1949年,西北野战军刚变成一野不久,毛主席就亲自给彭老总发电报,说要从一野调个参谋长来军委帮忙。
但出乎意料的是,平时总是无条件执行命令的彭老总,这次却拒绝了,他说一野部队也需要他。
这人到底做了啥大事,能让两位大领导都这么器重?毛主席听到彭老总这么说后,他又是咋回答的呢?
【“奇怪”的军衔】
故事说的是阎揆要将军。关于他,大家最常提起的是授衔那时候发生的一件有意思的事。
1955年要发授衔的时候,大家都纷纷议论,说阎揆要可能会当上上将,说不定还能混个大将军衔呢。
说白了,就是因为他资历太老了。想当年,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批学员,加入党组织的时间甚至比彭老总还早,绝对算得上是“资深前辈”。
但是,这么一位在军事和政治上都表现出色的将军,最后却仅仅被授予了中将的军衔。
那时候,不少人心里犯嘀咕,觉得这给的军衔实在是有点低了,就算当不上大将,好歹给个上将也行啊。
不过阎揆要本人对此并不在意,他觉得组织既然这么安排,那肯定是有原因的。只要自己还能为国家出力,军衔高低都无所谓。
可战友们不忍心看他吃亏,立马就把这事儿向上级反映了,打算把真相搞个明白。
罗荣桓元帅一听这事,立马就上了心。经过反复核查,大家才明白过来,问题出在工作人员不清楚他的背景,把他投身革命的时间给搞错了。
阎揆要原本计划在1926年成为一名党员,但中间经历了一些曲折。直到1938年,他才终于再次回到军队中。
工作人员原本是从1938年开始算起他的革命历程。经过罗帅的澄清,工作人员很快就调整了过来。
后来,中央专门派人去和他聊了聊,商量后决定再次授予他上将军衔和八一勋章。
这本是件大好事,也是阎揆要将军理应得到的。可他二话不说就推辞了,只肯收下三级八一勋章。
阎将军选择了“二星而非三星”的事儿,很快就在大家口中传开了,成了美谈。他那种不图名利、简简单单的品格,也得到了中央的称赞。
不过也有人觉得挺遗憾,要是他当初参加革命的时间没弄错,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。
阎揆要将军到底都经历了哪些事情呢?为啥他会一直到1938年才又回到了部队?
【崎岖的从军路】
阎揆要将军来自陕西佳县的一个文化家庭,他家里往上数三代都是教书育人的。
在这样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里,阎将军慢慢成长为一个勤奋刻苦、心怀国家与民众的有志小伙子。
他十七岁那年,就凭好成绩考上了很有名的榆林中学。在学校里头,他受到了像魏野畴、李子洲这些我党人士的影响,慢慢开始接触并接受革命的想法。
国内情况日渐紧张,他心里慢慢有了参军报国的念头。所以毕业后,他果断放弃文职,跑到广州去报考黄埔军校,想为国出力。
因为家里太穷,根本拿不出他的路费,他只好跑到邻村,找了一个通情达理的富翁,借了五十块大洋,这才顺利启程。
真没想到,他一试就中,顺利成为了第一期的学员。打那以后,他就待在军校,专心钻研军事方面的书本知识,还参加了各种军事训练。
毕业后,他琢磨着自己本是北方人,理应回到北方投身革命。所以,他主动跟领导提出,想要调去北京工作。
上司很快就点了头,让他当上了第三军骑兵团的营长。他干活儿特别利索,没多久,就被提拔成了副团长。
但他升职后并没有高兴得失去理智。在军队服役的那几年,他慢慢发现团长其实没什么作为,心里也没啥大志向。
于是,他果断地告别了军队,铁了心要回到陕北老家,投身于革命事业。
但是,正当革命势头正猛,进行得热火朝天之际,大革命却意外地宣告告终,许多革命者不幸被捕。
在这种危急关头,阎揆决定携手我党的其他同志,一起发动了清涧的反抗行动。
尽管双方兵力差距巨大,导致起义没能成功,但它标志着我党在西北地区武装反抗的开始,算得上是第一声号角。
很快,起义的队伍就依托谢子长的部队,组建起了革命游击支队,并且让阎揆要来做参谋长。
到了1928年,上头慢慢发现,驻在陕北的杨虎城军队其实并不想打内战。所以,他们就把阎揆要派到了杨虎城的部队里,去负责做士兵的思想工作。
那时候,阎揆要干得特别棒,得到了杨虎城的认可,接着就被提拔做了第二团的团长。
之后,阎揆要抓住了机会,让好多爱国青年都加入了党。那时候,第二团里差不多有三百号人都成了党员,就连军官们也几乎都是党的一份子。
周总理始终留意着他那边的状况,他们始终通过隐蔽的无线电设备进行联系。
1936年,“双十二事变”一闹起来,阎揆要很快就接到了周总理的紧急指令,让他去帮衬张、杨两位将军,同时还得拦住蒋军,确保他们七天内别想踏进西安城半步。
阎揆要当场拍板,铁了心要把任务圆满搞定。
接着,他亲自带着队伍在赤水镇和渭南源那一带布防,死死守住位置,城外的国民党兵硬是一步也没敢往前挪。
有了他的协助,没过多久,西安事变就顺利搞定了。然后,第二团就改名叫1057团了,阎揆要还是团长,继续带着大家干。
抗战全面打响后,他立马带着队伍冲到了前线,还加入了打得特别激烈的忻口战斗。
出发前,周总理专门给他寄了封信,叮嘱他在打仗和团结大家时,得做个好榜样。
阎揆要心里一沉,感觉肩上的责任又加大了不少。他立刻回复说,他们团是党组织一手带出来的,绝对不会让组织失望。
战斗一开始,敌人仗着武器厉害,好几次冲破了晋军的防线。眼看情况不妙,阎揆要立刻跑到前线,自己动手带着队伍反击,硬是把阵地给抢了回来。
他领头冲锋,战士们像疯虎一样扑向敌人,火炮的轰鸣很快就被密集的兵器碰撞和喊杀声取代了。
最后,我军猛烈的攻击让敌军根本抵挡不住,只能一步步后退,回到了原来的地方。阎揆要的部队呢,稳稳守住了自己的阵地。
1938年秋天那会儿,阎揆要在国军那边的任务就算是干完了。上头商量了下,觉得该让他离开国民党,直接投身到八路军里头去。
那时候,他的黄埔老同学胡宗南知道这事以后,立刻就派人去游说他,想让他别走。可他压根儿没动心,他说啥也不愿意要那些高官厚禄,铁了心要回党里来。
多年后,他终于告别旧组织,回到了党的怀抱。
【领导的器重】
在那之后的抗日战争时光里,他挑起了八路军总部巡查小组副组长的担子,轮流走访各大军区,去实地查看并给出工作建议,保证抗战的各项任务都能稳稳当当地进行。
虽然他那时候刚回到部队,战友们对他还不太了解,但他出色的工作表现和优秀的品行,却让各位领导都记住了他。
1942年的时候,冀鲁豫军区的头儿杨得志,他自个儿跑到中央那边去,说要请阎揆要来帮他一把。
他后来当上了军区参谋长,对根据地的建设付出了很多努力,贡献特别大。
解放战争打响后,他再次被紧急调任,成了西野的参谋长,直接到彭老总手下干活。
那段时间,他和彭老总并肩作战,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城池,为大西北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。同时,他和彭老总之间也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谊。
1949年那会儿,西野军队改头换面,成了第一野战军,阎揆要呢,还是接着干他的参谋长工作。
不过,那会儿中央手头事情太多,忙不过来,就打算把阎揆调到军委去帮忙。毛主席直接拍了电报给彭老总,说要调阎揆过去。
没想到,平时总是对干部需求有求必应,物资调配也毫不含糊的彭老总,这次竟然出乎意料地婉拒了主席的提议。
他讲,要是中央真打算让阎揆要进军委,那他也没法子推辞。不过,他心里头是不乐意的,毕竟他们一野很需要阎将军,他自己也非常依赖阎将军。
这位参谋长极为优秀,在野战军里数一数二,大家都指望着阎揆要能带领他们,一鼓作气解放大西北!
毛主席好像早就猜到他会这样讲,所以一点也没生气。仔细琢磨后,中央做出决定,让阎揆要还是留在第一野战军。
阎将军真的没让大家失望。他帮一野部队解放了大西北后,接着又接手了一个大任务,那就是组织7万大军去新疆,他把这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妥当。
彭老总特别高兴,说这事儿简直是军事上的一大壮举,前所未有。
建国以后,阎揆要被任命为中央军委情报部的头儿,他依旧在国防最前沿努力工作。
阎揆要中将,本该荣获上将军衔,被人们称赞为参谋工作的榜样。这个人物的事迹,在党史中多有记载,记录时间是2022年7月13日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